关注我们

中国与欧盟

携手应对严峻挑战,保护人类共同家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共享:

发布时间

on

我们使用您的注册以您同意的方式提供内容并增进我们对您的了解。 您可以随时取消订阅。

今年是30th周年纪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本周,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齐聚埃及沙姆沙伊赫,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7 届缔约方会议 (COP 27)。 会议秉持“携手共进”,突出发展中国家关注的“损失和损害”问题,旨在通过减排、适应和适当融资等方式,加速全球气候行动。 它为各方参与气候治理、采取一致行动、应对紧迫挑战增添了新动力——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写道。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贯态度坚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适应和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要求。 报告还强调,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对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坚定承诺。

中国在气候治理方面一直以行动为导向。 中国宣布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密集的碳减排,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世界。 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中国成立了国家级机构牵头,建立了1+N政策框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碳市场。 中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低碳发展道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2012年至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4.4%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4%,下降1.4亿吨标准煤。 中国还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积极参与气候变化主渠道谈判,为达成和落实《巴黎协定》作出历史性贡献。

中国创造了绿色奇迹。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倡导人与自然共同体,为改善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有时甚至是艰苦卓绝。 必须保护环境,即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 近十年来,中国贡献了世界新增森林面积的四分之一,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系统。 中国持续致力于防治荒漠化。 中国扭转了沙漠侵蚀趋势,提前完成联合国设定的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如果你来过北京,你一定发现晴空又回来了,阴霾和沙尘暴的日子正在消失。

中方扎实推进绿色合作。 中国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作为世界第一大光伏产品生产国和光伏应用大国,中国向全球市场提供了超过70%的光伏组件。 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需求来自欧洲。 今年前16个月,欧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价值超过XNUMX亿美元,中国为欧洲实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真心实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非洲气候遥感卫星、东南亚低碳试验区、小岛屿国家节能照明等,都是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过去30年国际社会走过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平凡历程。 当前,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增进南北互信和共同努力尤为重要。 在此过程中,需要在已有多边共识的基础上,增进互信与合作。 要立足国情,兑现承诺,抓好落实。 发达国家尤其需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和应尽的国际义务。 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探索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新思路。

比利时高度重视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亚历山大·德克罗首相亲自率比利时代表团出席COP27。中比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加深,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前景。 中国将与各国一道,以更多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同样,中方愿与比方一道,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类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广告

分享此文章:

EU Reporter 发表来自各种外部来源的文章,表达了广泛的观点。 这些文章中的立场不一定是欧盟记者的立场。

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