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
中国完善新冠病毒应对措施经得起历史检验

过去三年见证了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抗击 COVID-19。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写道,根据形势变化作出决策,科学精准应对,是中国抗击疫情的重要经验。
不久前,在综合评估病毒变异情况、COVID形势和正在进行的应对工作的基础上,中国决定对COVID-19采取针对B类的措施,而不是更严重的A类措施。依法应对传染病疫情,制定出台《跨境旅行暂行办法》。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统筹应对疫情与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外人员往来更加便捷、有序、高效、安全。 中国在过去三年中为抗击 COVID-19 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充分认可。 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可以看到,中国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事实是最好的神话破坏者。 三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命为中心,动员一切资源保障全体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应对不同波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避免了大面积感染。使用原始菌株和 Delta 变体,大大减少了重症病例和死亡人数。
据世卫组织数据,到2022年70月,中国新冠肺炎感染率为每100,000万人0.4例,死亡率为每100,000万人XNUMX例,均为全球最低。 事实证明,中国是受影响最小、应对疫情最好的国家之一,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随着 Omicron 的致病性和致命性大大降低,以及中国的治疗、检测和疫苗接种能力稳步上升,中国已主动完善其 COVID 应对措施。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及时的、必要的。
调整COVID政策的国家必然会经历一段适应期。 中国也不例外,因为我们改变了我们的 COVID 政策。 中国疫情总体可控可控。 北京是第一个度过感染高峰的城市,生活和工作正在恢复正常。
北京市区景点门票订单和早高峰交通流量激增,商场客流量也明显增加。 喧嚣正在回归城市。 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对其他省市的潜在峰值进行了科学评估。 他们已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相信这一政策调整和重心转移进程将稳步有序推进。
近期,少数国家对中国游客入境实施限制措施。 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和比利时一些著名病毒学家明确表示,在中国传播的变异病毒已在欧盟国家流行,因此从中国输入感染的风险很低。
美国、英国、德国等外国驻华商会和部分外国驻华使领馆表示,中国新冠疫情政策调整将为恢复人员往来和商务旅行扫清障碍,重建外国投资者的投资环境。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有更多国家表示欢迎中国便利跨境旅行的政策,不会调整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入境措施。
回顾过去三年的大流行,当中国采取动态零COVID政策时,一些人错误地指责中国无视公民权利并限制人员之间的交流; 当中国根据形势变化细化应对措施时,又是这些人污蔑中国不重视人民生命安全,给其他国家带来健康威胁。 他们在任何话题上都沉迷于“民主与专制”的叙述,而对本国应对新冠病毒的不足视而不见。 这种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令人不齿。
战胜疫情需要齐心协力。 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和有关方面多一些客观理性的看法,少一些意识形态偏见和政治操弄,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中国的疫情应对效果、形势和政策调整。 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坚持以科学为依据,促进跨境安全有序出行,为全球团结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