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中国与欧盟

让绿色成为中比、中欧合作的鲜明色彩

共享:

发布时间

on

我们使用您的注册以您同意的方式提供内容并增进我们对您的了解。 您可以随时取消订阅。

近年来,世界多地发生热浪、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 世界气象组织(WMO)宣布,2023年120,000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可能打破至少XNUMX万年的历史记录,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写道。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确定了十大全球风险,其中许多风险与气候变化有关。 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重和紧迫。 当务之急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聚焦绿色低碳转型。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限于一国领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各方休戚相关、休戚与共、受损、受损的命运共同体。一个人繁荣,每个人都繁荣。 单木不成林,应对这一挑战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凝聚共识,充分开展国际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设定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强度降低率全球最高,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承诺。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内,坚决践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承诺。

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对全球新增绿地贡献率达25%,并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减少”土地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

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系统,水电、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经济年均增长6.2%,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不仅关注自身绿色发展,也引领和服务全球环境治理事业。 第一,中国长期以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定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气候谈判,为缔结和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巴黎协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广告

二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和帮助。尽其所能。

2016年以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启动了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帮助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中国广泛务实开展国际生态合作,碳减排装备生产为各国生态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 国际能源署相关统计显示,仅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中国生产的多晶硅、硅片、光伏电池、光伏夹具等关键零部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就从28.6%、78.3%上升从57.9年的55.7%和2010%分别上升到88.2%、97.2%、89.5%和78.7%。 到2022年,约46%的风能是通过中国产品生产的。

目前,比利时等欧盟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中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和目标。 比利时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开发应用绿色技术、构建绿色商业模式方面拥有成熟的经验,并已在中国开展广泛的研发和生产。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迅速,技术和市场需求强劲,产业链完整,供给能力强。 中比、中欧在绿色转型领域的产业技术合作符合各方利益。

我们坚信,绿色将成为中比、中欧合作最鲜明的色彩。 习近平主席在给友好比利时人的信中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有质量的生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比利时与中欧在绿色转型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我们要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为各方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加强技术合作、产业锚定和标准协调,不断推动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分享此文章:

EU Reporter 发表来自各种外部来源的文章,表达了广泛的观点。 这些文章中的立场不一定是欧盟记者的立场。

热销